提高文综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点赞:3837 浏览:104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历史教育的落脚点—怎么写作自我、怎么写作人生、怎么写作他人、怎么写作社会,做有价值的人、做有责任的人、做有益于国家的人,不断地发展、超越、完善自我,构筑自身人格坐标,这就是高中文综历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终极目标.因此,提高文综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 键 词 】有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成创新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着学校教育的质量的高低,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应该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追求有效性一直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夯实双基,培养能力,愉悦情感,提高文综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目前学校教育关注的焦点.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的尝试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1.立足课程标准,吃透教材

认真研究课标、《课程标准解读》、高考考试说明和相应的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吃透教材,既要真正落实“三维”目标,也要适应高考形势,切实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生各种素质在学科课程培养中的有机联系,体现了时代对基础性学习能力、发展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要求.所以备课要以课程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教学活动设计要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教材,以一个学生的眼光来阅读教材、分析教材、审视教材,使备课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2.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认真研究学生:历史教学的境界,就是把教学升华为怎么写作人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借鉴反省意识是历史教学的最大价值追求.培养具有独立思想的人、具有人性的人,是历史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始终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目的,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这一目标,主要看学生获得了什么,收获了多少.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基础、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才能真正备出有针对性的、有实效的教学案,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得有备而来,分层教学、有的放矢,提高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探究历史的空间,引导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进历史殿堂,去探究、去创新.教学必须怎么写作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才是有效的教学.2013年,我担任四个班的历史课,240多名学生,对于每位学生学分的认定,我就采用了“表现性评价”方式,即课堂表现(占百分之四十):激励学生上课积极思维,踊跃回答问题,回答一次积分一次,使其全方位全面发展,师生间的互动距离拉的更近了,实验一年效果不错,当然在好班效果更好.

提高文综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检测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如:我上的课题实验课“百家争鸣”第一课时的课后反思:

3.1教法:体现教师主导地位

(1)引导自学法(已训练半学期,收效较好)

(2)讨论互动法(人人参与,落实到位)

3.2教学内容处理:本节课应在高二学习的内容,依据高一(5)班的具体学情,这节课我选择学习儒家、道家较适宜.

3.3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1)教会学生把握历史事件“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如何” 的逻辑思维方法;

(2)儒家、道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感悟即:让学生体悟如何“做人”——如何“为学”——如何“做事”,学生当堂课表述回答(生成创新亮点),效果较好.

3.4学法指导:自学引导法、讨论互动法 、归纳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了新课程“以生为本”的理念,收效良好.

3.5重、难点的把握: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历史意义?

(2)诸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的思想主张?

重点突出较好,难点突破不太理想

3.6不足之处:

(1)“百家争鸣的原因”分析不透彻,

(2)“历史——现实”的“教”与“学”生成感悟、启示拓展不够,即本课的落脚点,观念——思路——励志——创新——梦想——未来.

4.联系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现象,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与自身关系密切的事物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物,最能引起学生注意,也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历史学科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情,从时间到空间都有很陌生,这给学习历史带来了一定困难,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抽走了最生动、最有活力、最精彩的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在上课时,常常将史实与现实问题挂钩,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如:我的课题实验课“百家争鸣”第一课时最后的落脚点“观念——思路——励志——创新——梦想——未来”历史和现实生活切入的适中、适宜,收效较好. 5.授人以渔,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教学观念,牢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日常学科之中.通过撰写历史的小论文,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撰写历史小论文作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写作前,告诉学生撰写论文的基本方法,查阅资料的网站.其次,在写作方法上,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史实,对人物、事件进行对比评价.其三,要求学生在论文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你怎样评价孔子,我就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撰写以“孔子的成就”为切入点,写历史小论文,或者写一篇自己的感悟、启示,把这个活动当作课外开放性作业来完成.这样的实践活动操作,既是一次研究性自主学习的过程,又是一次学生自我能力的展示和提升的过程,两者是相互统一的.我认为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就是有效的历史学习的活动.


6.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决定精彩生成的必然性

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生长.生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预设下的现象,另一类是我们不曾预设到的现象.近年来,我国历史教育界逐步形成了一种共识: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

历史新课程倡导“生成性”教学观:历史课堂教学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是具有生成性的课堂.面对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如何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育教学的契机,重要的是把握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性:(1)过程性.过程意味着变化,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2)超越性.在富有变化的历史课堂情境中,生成出来的思想行为常常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而每一次生成对于学生来说,都成为对原有的一种超越.(3)互动性.生成性教学是积极的师生互动,需要相互作用和多边合作,需要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课程以及师生与自己之间的全方位“对话”.

随着“动态生成”理念的提倡,历史教师增强了生成意识,历史课堂教学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

如:我讲析课题实验课儒家、道家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感悟即:让学生体悟如何“做人”——如何“为学”——如何“做事”,学生当堂课畅所预言回答(生成创新亮点),效果较好.我所教的田燕燕同学这样给我留言:“在您的课堂上,我学到的不只是历史知识,还有如何做人,如何反思历史、如何反思自我,如何感悟受益、如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您将孔子的‘仁’、‘礼’、‘中庸’之道讲析解读得如此透彻清晰、贴近现实生活,让我感到孔子似乎就在我们身旁等”.使学生明白了: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以此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我认为这种教法以史为鉴,明史睿智,如何做人等找准自身正确的坐标定位,以适应时怎么发表展的需要,最终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这种教学的生成性就是有效的课堂历史教学.

所以,我认为讲任何一个专题时,必须用哲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去解析,解读历史知识事件,明白理解它的来龙去脉,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做(感悟,启示,做人),如:我在讲“战争”这一节时,第一,特别关注学生的学情,教学设想的最终目的是:以史为鉴,明史睿智,与时俱进,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第二,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为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如何(感悟启示)来讲析解读,使学生形成对战争事件的整体把握;第三,从整体上把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灾难史,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如:讲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我用哲学原理分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清王朝——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上层建筑:政治腐败,财政亏空,军备废弛;英国——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原料,市场;——上层建筑: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样解析,学生易懂明白,之后,我又教给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的思路方法,从三个方面切入把握:第一,从经济内涵(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分析切入;第二,从社会的主要矛盾分析切入;第三,从阶级性质,社会性质分析切入;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分析入手.教学实践证明效果较好.

讲完本节内容后,我又让学生感悟思考中国战败的教训,以及自己将如何去做,如:(1)落后必挨打;(2)腐败的政治制度无法抗衡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3)工业革命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4)自己将怎样行动、立志,为祖国富强做贡献,渗透了对学生的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奉献观,公益观,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历史知识,又学会了如何去做人,又懂得了明史睿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怎样学历史的学法,最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即历史教育的落脚点—怎么写作自我、怎么写作人生、怎么写作他人、怎么写作社会,做有价值的人、做有责任的人、做有益于国家的人,不断地发展、超越、完善自我,构筑自身人格坐标,这就是高中文综历史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终极目标.为此,提高文综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每位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历史教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