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传播

点赞:21612 浏览:954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谢佳奇(1982-),男,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 :当前高校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传播及研究主要的还是沿用传统的针对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模式、传播方式和手段,忽视了研究生群体教育的特点,因而不能很好适用于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及教育.因此,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不仅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 键 词 :新媒体技术;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传播

一、新媒体传播的特性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7年,美国CBS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EVR的商品计划,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这一概念,用以指代和传统印刷媒介不同的、基于电波和图像传输技术的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样态.①自此,“新媒体”这一概念正是诞生,并从美国流行到了全世界.20世纪90年代以来,媒介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新媒体得到迅猛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传播方式的革命性飞跃,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深刻影响了社会舆论的形成与传播.新媒体传播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传播主体与受众的界限模糊化.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主体被

称为“传播者”,信息的接收者被称为“受众”.信息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使信息到达受众的单向传播渠道和单向传播过程.而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主导的传统模式被彻底打破.相较于传统媒体更加强调信息单方向的梯度转移,即信息流从传播者流向传播受众,新媒体更推崇“人人都是传播者”、“所有人向所有人传播”.

其次,传播内容的多元性.在新的媒体条件下,传播受众媒介接触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往往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收传统媒体传播而来的各类信息,而是会运用新媒体,主动地区选择性地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种需求转变促使新媒体传播内容必须多样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使得传播的内容相较于传统媒体呈现出多元性的特性.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来源更加多元,非专业的记者和编辑也可以成为传播信息的原创者,大大丰富了传播内容.同时,网络和数字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传播内容更多地以文字、视频、声音等表现形式相融合的方式呈现,而且可以将其存储、下载,满足受众随时随地阅读、观赏的需求.

再次,传播范围的广泛性.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大多以区域性传播为主.而随着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范围已经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实现了全球性传播.在这个过程中,互联网功不可没.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网络应用的迅猛增长.其中,以手机视频用户和手机微博用户涨幅最为明显.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2012年上半年,通过互联网收看视频的用户增加了约2500万人,使用手机收看视频的用户已近超过1亿人.新媒体作为年轻时尚的媒介平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接受与喜爱,且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改变着传统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传播速度、传播质量.

最后,新媒体传播的混沌性.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都具有相对价值,传授者双方都希望通过同一传播过程追求不同的效用,实现各自的目的.在传统媒体传播过程中,由于传播方式的局限性,加之传播者和受众距离较远,传播效果具有极大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这种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极大降低,呈现出明显的混沌性.此外,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入驻平台门槛低、行业规范不健全等因素,信息虚实相间,环境复杂,道德环境部成熟与道德监督机制欠缺.

二、研究生群体的特点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和高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对我国实施人才强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群体与本科生群体既有共同的特点,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当前研究生群体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关注时政热点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这一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研究生群体比本科阶段更关心国家大事,他们时刻关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希望国家稳定、经济发展、改革深化已成为研究生群体的主流愿望.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经济犯罪、贫富差距、社会治安等问题使部分研究生对改革存在疑虑.同时,研究生群体具有爱国热情,也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但是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当前,部分研究生对意识形态和宏观政治问题的关注度在下降,对政治学习态度冷漠,不少研究生认为“管它姓资姓社,只要能发展经济就行”;其次,在学业方面,主要是自主自由学习.研究生群体的学习同本科阶段的学习相比,主要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自我学习、自主研究.自由支配的时间较为充裕,其主要精力投入在做实验、搞研究、、做课题、写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再次,在心理健康方面,同上个世纪 80、90 年代的研究生相比,如今研究生群体心理问题呈多发趋势.如今的研究生群体,由于他们普遍年龄偏小,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到大都是在长辈的呵护中成长,长期处于顺境之中,没有经历过艰苦磨励.因此,他们面对失败、挫折时的承受能力较差.


三、新媒体背景下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被接受、创新到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调整与优化的过程.新媒体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新媒体背景下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传播,就是指运用新媒体技术,结合研究生群体特点,实现传播信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 第一,拓展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传播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研究生的必修课,是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积极主动利用网络载体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模式.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传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第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的品牌引领.高校应进一步增加重大主题网络宣传的感染力、吸引力.充分发挥互联网互动性、信息传播形式多样的优势,推动网上宣传由新闻栏目向论坛、博客及、MSN、手机短信息等即时通讯工具延伸,由单项宣传向双向互动延伸,由宣传报道向开展网络活动延伸,不断拓展重大主题宣传的网络阵地和空间.在新媒体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传播需要将高深系统的理论体系简化为研究生群体易于接受的“碎片化”信息,并要恰当地融进研究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创新传播形式,增强时代特色,以研究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时代的语言和形式进行广泛的传播.适应研究生群体的接受能力,这是顺应新媒体技术传播一般规律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要求.

第三,加强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舆论引导.通过建设网络社区、网络论坛等途径来引领和规范网络舆论,充分发挥先进学生、专家老师等在网络意见中的作用.加强网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舆论引导,关键在于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做好网上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舆论引导,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过硬的互联网人才队伍.要从研究生中培养一批又坚定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德 互联网人才队伍,推出一批研究生喜爱的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使新兴媒体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成为网络上的舆论领导,把好舆论导向关.

第四,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网上内容建设.各大高校要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在研究生群体中进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积极作用,始终弘扬主旋律,形成网上舆论强势.利用学校宣传部网站开设频道、专栏和专题,第一时间权威在网上发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邀请学校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做客网谈、网上讲坛、网上讲座,开展理论宣讲;运用大众化语言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大众化理论阐释,方便研究生学习理论、自觉运用理论;及时在网上发布研究生创作的文艺演出和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网上唱响主旋律,增强网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成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充分利用论坛、等互动形式.借助学校及各部门、学院网站开设互动社区,及时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设置为论坛互动话题,加以正确引导,给研究生以教育和启迪,增强理论传播的实用性;发挥研究生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围绕中国梦、学习时代模范人物、评选好人好事等活动,在网上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吸引研究生参与,扩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第六,应用博客、微博等新技术,开辟拍客、播客等新业务.利用互联网新兴媒体的互动性、开放性、功能多样性等优势,开设网上讲座、在线答疑等多种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例如,通过flash动画、多媒体教学及专题DV下载等形式,创建形象化、立体化、多维化的网络互动教育模式,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设置网络理论需求库、经典书目库、专家答疑库、专题研究库等,逐步建立一个高效灵活、功能完整的理论学习网络怎么写作体系.通过网上视频、电影等艺术形式,融马克思主义于网络作品中.

最后,运用网络语言传播马克思主义.应善用网络语言,借助网络宣传平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研究生群体的融合.追随网上热点话题,调和研究生群体的口味和爱好,将理论转化为研究生听得懂的网络语言.要把马克思主义讲得生动感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阐释抽象的理论形态,这样才会受到研究生群体的欢迎,被其理解和接受.(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课题:2013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成果,课题编号:201301098.

注解

①蒋宏、徐俭:《新媒体导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