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

点赞:29021 浏览:1332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情感因素是影响初中生物学论文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情感教育的内涵,从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三个方面剖析了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关 键 词 】初中;生物学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3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9-0076-01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和自我情感调控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通过内化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最终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目标内容探析

1.道德感.

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关于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感,它是与对他人和自己道德要求的需要相联系的.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初中生的年龄、情感特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把初中生物教学中应培养的道德情感又细划为以下4个方面.

(1)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关心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利益,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生物学教学中有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题材和国情内容.如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特有的珍惜动植物种类、我国科学家在生物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这些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2)辩证唯物主义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我们正确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推动自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强有力的武器.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生物与环境、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生物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十分丰富,如生物界的一切现象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基础;生物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的;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的;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等,都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材料.

情感教育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情感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环境道德感.促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物科学,形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学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观念.

(4)行为规范道德感.促使学生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有关生物科学的参观、实习和生物夏令营等活动,养成尊重自然规律和遵守法纪的优良品质;促使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的良好习惯,克服意气用事和我行我素等毛病,在人际交往中树立守时、守信的观念;培养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品质,树立群体观念,养成协作习惯.生物学中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的素材是很多的,如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都需要严密的组织纪律、规章制度;很多探究性实验往往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2.理智感.

理智感是一个人对智能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是否符合其求知的目标而产生的情感,它是与对知识和真理的需要相联系的.追求真理越执著,则人的理智感也越深厚.理智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个重点.理智感目标具体内容又可细分为以下两部分.

(1)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理智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有:对学习内容表现出好奇心、新意感;对于学习中事物的矛盾或不能解决的问题,表现出怀疑与惊异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就或解决问题后的喜悦的体验─成功感;对于学习过程出现问题的焦虑感;对于解决问题的准确性的自信感以及对取得很大的进步的自豪与欢喜等等.在生物学中,关于生物科学发展的信息和热点话题,如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最新成果,沿海频繁出现的赤潮,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等探究活动等都可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培养和了解科学方法论.科学精神是约束科学家行为的价值规范或准则,是“从科学成就和科学探索中概括衍生出来的关于人在处世行事中所具备的一种精神气质,是一种追求对世界和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的执着的探索精神.”在生物学教学中,科学精神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促使他们健康地发展个性品质.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具体要求是:一是通过观察、实验探索事物客观规律,讲实情,说真话,不弄虚作检测.二是坚信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创造性思维与能力会发现和掌握尚未知晓的知识,并用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为了共同的信念,善于与观点相同或不同的他人团结合作.四是无私无畏地把自己的发现贡献给社会和人类.

科学态度通常是指面对实际问题能够尊重事实和服从真理的精神倾向,它是一个人的优良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态度的核心是实事求是与诚实.具体内容如下:一是根据事实判断事物,没有获得充分证据不做结论的态度.二是运用因果关系的概念观察事物,重视识别事实与理论的态度.三是根据新证据或新理论及时修正自己的意见的态度.四是不盲目、不迷信、不偏见、不固执、不弄虚作检测,尊重别人意见,追求真理和服从真理的态度.五是对待课外观察、实验报告、课后练习等作业,要有一丝不苟和力求精确、精益求精的态度.

学生在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过程中则认识科学理论的特征,正确识别科学与伪科学,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并形成相应的探究能力和培养科学思维品质.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探究活动等内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性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审美感.

审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标准而产生的情感.它是与对美的鉴赏和创造的需要相联系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体验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生物体的内在和谐美、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科学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人格美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美等.


《课程标准》从促进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出发,构建了包括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然而传统教学强调知识本位,其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情感目标难以达到.要落实情感教育目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设置情境、创造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实际问题情境和人际关系中逐渐形成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