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促成的傲慢与偏见

点赞:5070 浏览:186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大学校园里,写末流论文的“学者”,敢看不起同行中最优秀的大众读物作者,这种文化歧视的根源,绝不是简单意义上文化偏见,这一情形的造成和强化,靠的是强大的体制保障与促成.

在大学的体制内,一个教师发表了几篇论文及出版一二专著,便被评为副教授、教授,从此稳拿着高级知识分子的工资、津贴,随之而来的还有种种或显性或隐性的好处,终身受益,衣食无忧.但写的若是杂文随笔、通俗作品,哪怕犀利无比好评如潮,连填进“成果”表格的资格也没有,更谈何享受体制内的种种好处?

在此情况下,为评职称而写的一篇末流论文,远远压倒10篇一流的时文杂论或通俗小书,“唯有学术高,其他皆下品”,从这一角度去观察“另类”学者如余秋雨、易中天们屡遭到来自学界的密集炮轰,刘心武误闯“大观园”遭一些专家轻蔑贬斥的现象,便不难理解了.除少数批评见识不凡外,更多的是傲慢与偏见的产物.一些人占尽大学体制内的好处,在不甚完美的僵化评价体制下出尽风头,视某些“学问”为自己的领地.面对声色夺人的另类,体制促成的傲慢本能地在他们心中作祟,使他们极不乐于看到他人抢了自己的风头,恼怒地要保护领地不许他人“侵犯”.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少充满傲慢与偏见的“批评”.

体制促成的傲慢与偏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写一篇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绝无贬低学术论文的意思.身在大学校园,我也做研究写论文,深知学术研究之不易,知道一篇好论文背后是博大精深的学问.“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范文澜语),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当然价值不菲.我所不以为然的,是“唯有论文高”的体制架构,以及被它所强化了的偏见.学术贡献固然有其价值,但难道其他奉献就一钱不值吗?况且,现有体制下“职称论文”、“拼抄论文”登堂入室不可遏制,一些人得了便宜还不满足于“没事偷着乐”,干脆指手画脚“感觉好极了”,那更是岂有此理.

有人说,“写一篇学术论文,要研读大量资料,耗费许多时日,随笔、短论一挥而就,通俗读物也勿需钻研,二者怎能相比?”这是再典型不过的偏见.若论其背后的“资料储备”,恐怕后者的要求更甚――无界无疆,货色繁多,肚有“现货”,这样,写作时方能曲径通幽,一燃就着,笔下生花,鞭辟入里.何以见得这一定比专攻一处更容易?若论其耗费的时日,有人只见作者一挥而就,却不懂得那是一生一世的功夫.那些看似信手写来的文章,若无丰厚的积累是断然写不好的.君若不信,请某些自视甚高的“学者”写写看,未必能写得那么好.如此,有的人为什么还大模大样地居高临下呢?体制,是体制的不公平机制,将他推到得以傲慢的高处,帮他戴上偏见的有色眼镜.

本来,猴子爬树是本领,大雁高飞是本领,鸭鹅戏水也是本领,但如果只以爬树论英雄,只将褒奖授予猴子,那么猴子难免自视不凡,不把“呆雁”、“笨鹅”放到眼里.猴语霸权一旦形成,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必被猴类独尊的局面所替代.在不够科学不够公平的体制下,我们的评价机器对一些人不停地给予,对另类劳作却拒不承认,如是,不产生歧视与偏见才怪呢.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学术界日益体制化,国家的财政支持力度愈来愈大,学科划分日渐周密,社会科学崛起,传统人文呈式微之势而开始边缘化.与此同时,体制内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两重天地:一边是吃国家饭的盛宴,靠的是体制保障;一边是农民工似的文化劳作,大多在体制外无望得到应有的回报,并且,一旦其中极个别最出色者露了头角,有了些物质与精神回报,那些养尊处优者便会恼怒不已,连声呵斥.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会礼崩乐坏――这“礼”,便是体制内秩序造成的尊卑高下.

改革在曲折艰难地进行着.但愿我们的体制及其评价机制日趋科学、合理,不再是造成偏见与歧视的温床.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