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与解构:作者之死与拯救

点赞:5674 浏览:201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为一个一直从事文学创作的年轻人,我是支持创意写作的.不是因为学科的设立本身这一制度化形式,而是因为它有让我们多年来对“写作”的狭隘理解有所改变.

我有过3次考研经历,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我当时考研的时候每次报名选择专业都会有困惑,因为作为一个把写作作为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人,我还是有点不大想把语言学,或者文艺学,乃至现当代文学选作我的硕士专业方向,我在思考的是为什么没有这样_个专业方向是关注“写作”本身的.作为学科都是在从理论的层面解构写作,为它设计一个可被研究的框架,但却忘记了写作本身.因此,我每次考研都很苦恼,因为那些学科并不是我最渴望的,我也实在不知道要选择哪个学科了.


中文系的教育首要意义在于能够将我们的悠久历史的文学发展、继承下去,但中文是一种文化,而语言仅仅是其中一个构成部分,写作这一行为本身才具备恢复汉语原生深层次精神的可能性,如果说文艺学、文学史学科在于揭示汉语言的奥秘,那么创造性的写作则是“复活”的行动.复活,在于将具备历史传统积累的语言真正地获得生命的更新,这才是语言力量的源头.

古代的巫、史家、诗人将语言创造性地运用,他们将中国汉语言,乃至各种少数民族语言汇集成流水般大河浩荡的诗歌,巍巍如山的肃穆境界,或者令人热血沸腾的家国情怀,巫、史,他们从事的是为语言复活的工作.现代传媒工业的核心也是小小的“文本”(text),这个最不起眼的词语,你在windows桌面上可以随意新建文本文档,它是创意工作,乃至文化产业最本源性的text,一切原生性的创意都源自这个可能只有几KB的文档.这一点文档的雏形就是古代的竹简、帛书,甲骨文,只是现在它变成字节了.这几个文档就是中国的《易经》,《老子》五千言,它很短,但对我们的文化发展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你不能说老子写的东西区区五千字,太少太薄了,才几KB,它是活的,不是能用工业、实验室的方法分拆.解构的.荷尔德林说,诗者道说神圣,这个神圣的文本是原生的,创生的,写作这个行为现在却被计量化成书的销售册数,这就会出问题.而写作才是复活语言的内在精神,将文化的血液重新注人生命的行为.

复活与解构:作者之死与拯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汉语言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原创的精神离我们远了,所以抄袭屡见不鲜,原创的精神是什么,是我们语言文化中生成的力量,它在现代进程中被解构,破坏得相当严重了,没有创生的力量延续了.抄袭并不仅仅是一个道德性问题,而是在于我们没有那个心态和意识了.书写的仪式性力量除魅之后,我们很孤单,没有依靠了,我们谈太多版权,但没有注意这是谁的版权.我们每次写论文都是翻天覆地的找资料,但是却发现真的没有多少是自己想要的,这不是说我们研究者不行,而是我们离原生的事物越来越远了.一个文明的存亡与延续在于它有没有自己活生生的语言文化,这种语言文化是需要人去创作书写的,如果只有辉煌的建筑物,工业,那么显然它是最脆弱的.而灭亡一个国家、民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毁灭他们的语言,让他们歌舞升平.

我对中国语言文化中的原生型创造力感到骄傲,这种力量迄今仍是我创作散文的精神力量,它是根基性的,源头活水.我一直沉浸在古典意象的挖掘和写作中,是因为我相信,它隐含的原生性的精神,对它的延续和发现,任重道远.我相信创意写作本身是在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一个积极重要的开拓,它的深层意义远不只是吸收人才去参与创意文化那样简单.而我在以前考研的时候,选择专业方向,开始的时候,我比较喜欢法兰克福学派的东西,因为他们关注现代技术的各种因果,它在思考的是原生型的社会被破坏后我们怎样找到出路.它关注的是创生,那个原生态的精神.

中文系的学习不能只教语言和文学史,写作时原生形态的创作,中文系担负汉语言文化的教育与研究工作,但是写作作为原创性的活动,则是与汉语言本身最核心的存在相关联的,这个最核心的是作为一种语言,它必须不断地在被使用,被创造中才能获得生命力和力量.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 Program)的意义也在于此.

其次是视角,以开卷图书公司检测的图书销量数据为例,图书排行榜上的图书作家们的学历,身份,进行分析,你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跨文化的视角和多重文化经验是相当重要的,这与我们强调自己文学中对民族性,文化传统的发掘并不矛盾.美国亚马逊排行榜上的图书作者他们的职业,教育背景,学习经历都是一个说明.在这个基础上,原创性的作品才能真正与这个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产生深层次的关联.以单纯的民族色彩或者纯粹的地域文学来赢得青睐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对本土文学的理解和关注,它对历史文化的继承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去尝试,如果下中国能出诺贝尔文学奖,那么我相信这个诺奖的作品会是出自中国最具原生性创造型的作家.